学习带来安全感。


你的职业越老越吃香吗?

对于医生、律师、教师等传统职业来说,这不是一个难回答的问题,但对于当下流行的很多新兴职业而言,年龄已经成为打工人的紧箍咒,35岁是杀伤力极强的魔咒,被视为职场人的分水岭。

年龄的确给很多中年职场人带来过困扰。 智联招聘2021年发布的一篇关于中高龄求职者的分析报告就提到,80.1%的中高龄求职者认为找工作的最大困难是年龄限制。随着年龄加大,被裁风险也在变高,在报告的受访者中,35-40岁、41-45岁、46-50岁、51-55岁的求职者被正常经营的公司因年龄因素裁员的比例分别为4.8%、7.6%、11.5%、20.6%,呈逐步升高趋势。

当下的就业环境,充满了不确定性。中年人一旦失业,面临的再就业压力更大。

不论是为了打破35岁魔咒、为未来就业做铺垫,还是缓解焦虑、提升自己,一群中年人开始学起了新技能。学剪辑、画插画、考各类资格证书......最近,我们和几位30岁以上,在主业之余学习新技能的职场人,聊了聊他们的故事。

他们中,有的年近四十岁,花了一年时间考下两个实用的证书,目标就是不断补齐技能,让自己越来越全能;有的是主业天花板低,为了照顾家庭,从三十岁开始学画插画,找到了自己的事业第二春;有的主业做起来力不从心,找不到好工作在职场被嫌弃,决定利用下班时间学习剪辑,为未来就业做准备;有的把爱好当技能培养,计划花三十年练习国画,到退休的时候以卖画为生;还有的为了摆脱普通学历给自己职场带来的限制,逐步挑战与职业有关的高难度证书。

人到中年学新技能,这是一个面对现实,正视自己,了解自己,发挥自己所长的过程。以下是他们的故事。

01
特别有危机感,
缺什么技能就考证补上
肖虹 | 39岁 商务 北京
我今年39岁了,去年考了演出经纪人资格证,今年考了心理咨询师证书,这俩证目前都已经派上了用场。

我的主业是商务,从事相关工作已经十几年了。去年,为了让自己的职业道路更宽一些,我梳理了一下自己目前掌握的技能,总结下来,我发现自己擅长危机公关、销售技巧,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沟通能力,我也想着如何能够让自己的长板更长,考证就是提升自己,也是验证自己能力的一个方式。

我最近两年一直在帮一个朋友对接影视方面的资源,但要对接一些偏官方、高阶资源的时候,对方就需要我有演出经纪人资格证,去年考下来这个证书后,目前也已经算是物尽其用了。

至于考心理咨询师证书,是我从大概五年前就开始看心理学相关的书籍,一直在做这方面知识的积淀,既缓解自己的心理压力,也为更好的和别人沟通。恰好有个朋友在从事职业教育培训,跟他交流后,我觉得我可以报个班考一个心理咨询师证书,将心理学方面的能力再拓展一下。



考试前一周上完在线课程之后,我就去考试了,一次性考过。

目前,我还没有接过付费咨询,不过前段时间,社区有一对母女遇到了一些沟通难题,便找了我,我进行了调解。虽说是义务帮忙,但帮别人调解完之后,我自己也感到很开心,觉得自己学有所用,可以在实践中慢慢积累,说不定以后也可以当成主业从事相关工作。

我觉得考证一方面是一个查缺补漏的过程,上班这么多年,缺点什么技能通过考证赶紧补上,另一方面,自己的兴趣爱好也可以通过考证来看看学得怎么样。

我自己是个行动派,想到什么事情就抓紧去做了。比如心理咨询师证书,我周围有好几个朋友过来找我咨询,如何考试报名,但最后没有一个人报名。而我拿了证之后,就可以围绕这个证去做一些相关的事情,反而一直观望的人,还停留在原地。

我觉得,很多人都在说躺平,其实背后都是在和焦虑做斗争。社会一直在发展,信息技术一直在迭代,但人到中年,只要多一个技能,哪怕可能要重新去一个新领域的公司、工资很低,但是由于自己技能的多元化,工资也会有一定提升的。

我是一个特别有危机感的人,对自己的要求就是要一直有输入,目标是不断补齐工作技能、拓展兴趣爱好,让自己越来越全能。

02
零基础学插画,
但我够卷、一天画10小时
萧然 | 31岁 自由职业 二线城市
我在互联网公司、房地产公司等做过营销策划工作,这个职业的发展路径就是从基层做到管理,但是我社恐,感觉自己做到策划经理就到头了,而且年轻的时候加班是家常便饭,过了30岁已经熬不动了。

2021年我生完孩子后,就开始想出路了。周围的朋友分两类,一类是跟我类似的宝妈,家庭年收入25-40万,她们都非常焦虑,上有老下有小,自己人到中年担心随时会失业。另一类是从小一起玩的二次元朋友,画画很多年,现在都是金字塔尖的画师了,在上海的大厂工作。她们身上看不到焦虑的影子,漫画不景气就做游戏,游戏不景气就做手办,有技术还能不断学习,就是有底气。

我从小爱画画,但没有专门学过,一直自己画着玩,上班后就荒废了。休完产假不想干以前的工作,就辞职了。老公让我考MBA,提高学历再找工作,看了几个月的书,越看越讨厌。



我想到画画在家接外包,能既带小孩又赚钱,又是自己喜欢的,还能干到老。于是我在2021年初报了插画网络班开始学习。同学里有大学生、高中生、初中生,我不敢和任何人讲话,怕跟不上他们的新词汇,或者被他们问起我多大。他们大部分都有从小打好的绘画基础,我零基础,感受到巨大的差距,但是我有社畜经验,够卷,每天画10小时,交最多的作业。

一开始家里挺支持,但是,学画画是个前期付出和收获完全不成正比的事,每天忙,又不赚钱,家里人就开始不理解了。

学了一年原画,我去一家游戏公司的代理做了2个月原画师,但我家距离公司38公里,通勤时间太长了,后来我辞掉工作在家接稿,做自由插画师。

现在我接了不少商稿,每张图报价1000-2000元,一个月收入有15000元左右,比我以前做策划工资高。明年希望达到一张图5000元的水平。

生活上,现在我过得也更自由了,每周健身4次,还能带娃。想做事就做,想放假就放。心理上,以前每个月需要找心理咨询师缓解焦虑情绪,现在不用了,我记得咨询师最后一次跟我聊天说:“你事业搞起来之后,发现自己也是有价值的人,终于把自己也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 同时,朋友、家人都对我刮目相看,我的自信心也上来了。

我已经有底气了,也学会了自尊自爱,心态很稳。回过头来看,我之前那些在房地产公司做策划的前同事们有很多失业了,我的转型还算成功。

对职场人士来说,如果主业是铁饭碗,或你有越来越吃香的技能,那恭喜你。如果不是,建议你赶紧掌握一个能干到老的技能,30岁之后上有老下有小,还有中年危机,太容易焦虑不安了,只有持续保证收入才有底气。

03
做了四年的主业被嫌弃,
学剪辑为创业做准备
赵照 | 38岁影视文案策划 二线城市
我今年38岁,主业做影视文案策划,现在正在学剪辑。

2018年,我才开始做影视文案策划。我是新闻专业毕业,毕业后做过网站、杂志、编辑,都不太喜欢,直到做了这个,觉得挺好。但把它当事业做以后,发现自己成长越来越慢。

影视文案和其他文案不一样,除了文字功底,还需要画面感,工作的时候要写提案、文字脚本、拍摄方案,还需要一定的口才,相比其他同事,我做不到游刃有余。

今年换工作,我发现好工作不好找,想去的好公司没去成。我觉得自己口才一般,形象也普通,找一次工作不顺利,信心就丧失一次。后来来到一家小公司,做起来也力不从心。



今年3月,我的电脑快坏了,我从思考要买一台怎样的电脑,联想到自己未来的就业。我本来是一门心思想要做影视的,但这个职业成长慢,我年纪也不小了,有存钱买房结婚的计划,想多赚点钱。

我就想到学一个新技能。想过学摄影,但器材设备花费大、成本高,还有一条路是学剪辑,一台电脑就可以,所以我花9000块买了一款性能不错的电脑,想未来能不能做一个剪辑师。

现在大家都玩短视频,近年剪辑短视频的需求量很大,我们公司就几个人,业务就有点忙不过来。

决定要学剪辑后,我每天晚上下班后,就找网上的课程学个两三节,花了两个月时间把课程学完了,现在可以做一些入门级的剪辑。

我这个职业年龄焦虑并不大,有的资历深的前辈,依然活跃在行业里,但我自己有职业压力。我想,如果我同时能做文案和剪辑,可以自己成立工作室,聘请几个剪辑师接活单干,将来或许还能往导演的方向转。

如果要学习技能,我觉得还是要看自己喜欢什么,如果你现在做的不是自己喜欢的行业,可以花半年、一年时间往喜欢的行业方向靠,一切都要根据自己的内心来做选择。

04
学国画十年,
计划再学二十年以卖画为生
瑶草 | 43岁 出版行业从业者 北京
到中年以后,我一直在学习新技能。现在,我学会了画国画,还会弹琴。

我在出版行业,做课题研究,也涉及一些会展活动,但出版行业的会展已经三年没怎么办了,收入减少了一些,我也在思考以后怎么挣钱。

学的新技能里,我花心思比较多的是画画。三十岁的时候,我就开始学了,已经学了十年。一般会在网上找国画教程学习,我们单位有很多高手,他们可以指出我的不足,我也会根据意见去改正。



瑶草的画作 / 受访者提供

这个技能有一定的市场需求。我一位做美编的朋友,辞职后就靠给大媒体画插画为生,我爸爸当年给人讲医学课程的时候,没有挂图,自己又不会画画,是我妈给他画的人体挂画。我最开始想学画画,也是看我妈天天画画,我就跟着画的。

其实卖画挺难的,甚至比稿费还难挣,首先你得先成名,画才有销路。不过我也发现,学国画一般都比较长寿,持续提升技艺,我有信心再过二十年,退休以后,自己就能达到卖画为生的水平了。

十年前,我在潘家园,看到一幅特别精美的工笔国画,画的是老虎,但只卖20元。那之后,我就基本上不画花鸟老虎之类的画了。我想的是,如果能把人画像了,也许还能有销路,网上已经有这门职业,线上给人画像,画用快递送过去。

即便不考虑挣钱,只是当爱好,我也挺喜欢的。画一幅画至少要七八个小时,时间长,但画完之后感觉自己精力充沛,不像读书,读久了我会觉得头晕脑胀。

我觉得人还是要经常学点新东西。我身边好多人“30岁之前就死了”,不学习导致他们始终坚持30岁之前的观点,遇到不一样的看法,其他人说什么都没用。就好像计算器坏了,不管输入什么,都只输出一个数字。

05
学历让我职场受限,
考证更能证明自己
Elsa | 31岁 金融类岗位 北京
我是转行进入金融公司的,自认为在职场上的晋升得比许多同龄人稍微快一些,现在也做到了管理层。做执行类工作和管理类工作所思所想确实不一样,现在多了点出于第一视角的思考。

现在我31岁,在考CMA一级 (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协会创立的专业资格) ,计划明年3月份参加第一次考试。对于我这种跨学科的人来说,CMA还挺难的。

CMA不是我第一次考证。早在5年前,公司的前辈就建议大家去考基金从业资格证或者证券资格证这些,所有人都买了书也报了名,最后考下来的只有我。我身边也有不少同事一直在考各种证,各有各的原因,有的人本身学历就特别好,无论学什么都很快,有的人目标很明确,就想进入某个行业。拿我一个朋友来说,她当时也是30多岁,曾经一两年换一个工作,她考下CFA二级 (特许金融分析师) 之后,就去了一个非常好的公司。



因为我毕业于一个普通二本,现在还是能感觉到学历给我带来的阻力。很多特别好的offer确定是我了,但因为学历红线没有办法去,确实很遗憾。所以也让我更想通过一些证书最直接地证明我的能力。毕竟在面试环节中,工作经验、工作能力都不够客观,不如摆出某某证书来得直接。

我有个朋友也是热衷于考证,她的观点是只要这个证书和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无关,就算再热门再好考她也不会选择。这给我带来了启发,而且确实当你工作需要这个东西,你学得也更有耐心。时间对30岁多的人来说是很宝贵的,选择对的考试比盲目向前冲更重要。

一旦步入30岁,焦虑变成绕不开的心事,一方面觉得留给自己提升的时间不多,一方面记忆力和专注能力在下降。曾经有比我大几岁的朋友对我说:“我要是在你现在这个年纪,肯定能做成好多好多事情”,让我稍微有点宽心,除了做好现在的事,还能怎么样呢?

*题图来源于视觉中国,文中未标注配图来源于unsplash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肖虹、萧然、赵照、瑶草、Elsa均为化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深燃”(ID:shenrancaijing),作者:王敏 唐亚华 李秋涵 邹帅 ,编辑:李秋涵,36氪经授权发布。





毋庸讳言,金钱的确可以带来幸福


不久前,德国有人赢得了2320万欧元(折合人民约1.58亿元)的乐透大奖,但是有蛮长一段时间,没人知道这个幸运儿是谁。为什么呢?据彩票公司透露,自中奖号码公布以来,中奖者一直处于震惊的状态。他一直在拖延去领取奖金。他表示,因为他需要先花些时间去思考这么多钱,对他意味着什么。“事实上,我简单地权衡了我是否应该收取这一大笔钱,以及我是否真的想改变我的生活,”来自波茨坦(柏林附近)的中奖者说。最后,他还是决定去领取奖金。

两天后,一位知名记者在德国的畅销小报《Bild》上给中奖者写了一封信:“你觉得变有钱会更好,但是我不同意。财富并不等同于幸福,富人和穷人一样会得癌症。富人会离婚并与配偶争吵。富人会得胃溃疡,因为他们担忧如何守住他们的财富。富人也害怕别人投来嫉妒的目光。”

如果富有如此可怕,为什么全世界有数亿人经常买彩票?为什么又会有这么多关于如何致富的书籍、YouTube视频、研讨会等呢?

富人寿命更长,活得更健康
当然,富人也会生病。但“虽贫穷却健康总比富却有病好”这句话具有误导性。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根据收入统计的收入最高和最低的百分之一的人的预期寿命差异为:男性近15岁,女性10岁。富人的平均寿命为87.3岁,而穷人的平均寿命为72.7岁。

即使是多一点钱也会带来更多的健康。研究员Dorothee Spannagel在她关于“德国财富”(Reichtum in Deutschland)的论文中调查了人们担心的是什么。她将总人口与收入至少是普通公民的两到三倍的人进行比较,结果是:22.8%的总人口“非常担心”自己的健康,相比之下,高收入人群中这一比例仅为10.2%。

研究者得出了明确的结论:“总人口中的健康状态比较可以简单地归纳为:随着财富的增加,健康状况良好的人的比例也随之增加。” 这些调查的结果清楚地表明,与总体人口相比,富人“不仅享有更好的健康状态,而且对自己的身材更满意。”

然而,健康状况不佳绝不是缺钱所直接导致的。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比其他人更容易生病,但这不是因为穷困潦倒,而是由于某种生活方式导致。究其原因,与其说是生活的外在条件,不如说是人们的行为造成:吸烟、酗酒、吃不健康的食物、缺乏运动。

而这一切都与金钱无关。抽一个月的烟比每月去健身房贵,吃快餐比自己做饭贵,喝酒比家里榨的橙汁贵。总的来说,过不健康的生活比过健康的日子要贵。

金钱的问题导致婚姻的不和
金钱会让你不快乐吗?或者说,是因为没钱让你不快乐?在每一次离婚中,对钱的问题的讨论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人员还发现,钱也是夫妻关系中的一个主要争议点。威斯康星大学的劳伦·帕普邀请100对有孩子的夫妇写超过两周的日记。在研究中,男性和女性按要求分别记录下每天哪些话题引起了争论,每次争论持续了多长时间以及争论的内容。结果是:在讨论钱的话题时,夫妻双方比讨论任何其它话题都更坚决和固执己见。大多数夫妇认为,金钱方面的纠纷威胁到了他们共同的未来。他们认为没有什么其它问题像钱的问题这样,难以找到争论的解决办法。

维也纳大学的商业心理学家Erich Kirchler分析了已婚夫妇谈论和争论的内容。为此,他让40对夫妻写了一年的日记。金钱是最容易引起冲突的话题。夫妻们反复争论在哪些方面花钱,花多少钱。

你也可以自己做个实验:用一个月的时间,写下你所担心的一切。这可以是任何事情:你的工作、你的健康、抚养孩子、财务状况、伙伴关系、体重等等,一个月后,做个评估。如果你有1000万美元,这些问题中,有多少问题不会发生?你会看到有很多顾虑会被消除。但是即便你有这么多钱也会看到有许多担忧,对于这些顾虑,写下它们是否会更容易承受?或者如果你有更多的钱,与这些顾虑相关的问题是否可以得到更好的解决?

单靠金钱不能让你快乐吗?
“只有钱并不能让你幸福”,这句话是无稽之谈。我知道没有谁会断言:只要有钱就能让你快乐。这就像说“只有健康并不能让你快乐”或“只有性不能使你幸福”一样有道理,也确实如此。但这些真的是反对拥有财富、健康和禁欲的理由吗?

诗人、吟游诗人和哲学家创造了无数格言来质疑金钱的价值,谴责对世间财富的追求。中国哲学家老子告诫大家:“如果你的幸福取决于金钱,你永远不会对自己感到幸福。”音乐家鲍勃·迪伦问:“钱是什么?如果一个人早上起床、晚上睡觉,期间可以做他想做的事,他就是一个成功者。”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说过:“金钱只会让人生出自私自利之心,并诱使富人无法自拔地滥用金钱。”

另一方面,总是有诗人和哲学家从完全不同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大诗人歌德说过:“一个健康的人没有钱是病了一半”。美国诗人格特鲁德·斯泰因说过:“我曾经富有过,也曾经贫穷过,但还是有钱好。” 作家奥斯卡·王尔德喜欢夸大其词以激起愤怒,从而揭示简单的事实,他声称:“我年轻时以为金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但直到我老了才知道确实是这样。”

最新研究:钱多的人更幸福
有什么话题能比什么使人快乐的问题更重要呢?这是整个科学研究领域的课题,被称为“幸福研究”。一次又一次,有人声称,科学的幸福研究已经得出结论,金钱并不能使人幸福。

早在1974年,经济学家理查德·伊斯特林(Richard Easterlin)就宣称,更高的收入和更高水平的幸福感之间没有正相关关系,至少在一定的年收入以上。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和安格斯·迪顿(Angus Deaton)对伊斯特林的发现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限定,只将其与幸福感的某些表达联系起来。但他们也得出结论,高收入和高幸福感之间的相关性只适用于一定的限度,即年收入7.5万美元。两位经济学家解释说,超过这个水平的任何东西对一个人的幸福感都不会产生重大影响,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生活在财务安全的环境中,在以后的每次加薪中,他们的生活方式只会做出最小的调整。

最新的研究已经推翻了这一论点。近期心理学家Matthew A. Killingsworth分析发现,“有经验的幸福感”和“评估的幸福度”都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有经验的幸福”是通过分析来自33391名美国人的173万份抽样报告来衡量的。他们在智能手机上随机联系了这些人并问了一个问题,“你现在感觉如何?” 他们的幸福感是通过以下问题来衡量的“总体来说,你对自己的生活满意度如何?” 结果是:Kahneman和Deaton的研究提出的75,000美元的限制并不存在。

对于收入超过8万美元的人来说,Killingsworth的研究也证实了更高的收入和更快乐之间的明显关联。在方法上,这项研究比以前的研究有一些优势。例如,早期研究中,针对他们的幸福感的问题,受访者只能回答“是”或“否”,而目前的研究使用的是连续的量表。

另一个主要优势是,通过手机联系受访者,研究人员可以测量受访者当前的情绪状态。在以前的研究中,人们只被要求回忆他们在过去某个特定时间的感受。然而,这样的记忆往往会被受访者在被问及时的情绪状态加以扭曲并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我想对彩票中奖者说的话
尽管如此,彩票中奖者还是要谨慎。彩票中奖者花光全部奖金的例子太多了。那些作为企业家或投资人的富人都有一定的人格结构,正如我在我的论文《富豪的心理》中所展示的那样。但中彩票的人只是运气好,他们很可能并不具备理财的知识技能和心智模式。我们也从无数的流行歌星和精英运动员那里明确了这一点,他们会很快赚了一大笔钱——然后又失去了一切。但是,这些人在有很多钱的时候不会不开心,而是在失去钱时才会难过。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投资建议不代表《巴伦周刊》倾向;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巴伦周刊”(ID:barronschina),作者:雷纳·齐特尔曼,编辑:彭韧,36氪经授权发布。



人到中年,疯狂学技能